每天認真的過生活

艋舺之旅~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2011071910:00



想要更瞭解剝皮寮,一定要來一趟「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緊鄰老松國小校區後側的剝皮寮老街,東側部分部分歷史建築內部規劃成「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這包括國學大師章太炎來台時的居所,以及艋舺名醫呂阿昌的故居。


老松國小



國學大師章太炎清末逃避朝廷的追緝,輾轉來台灣避難,就落腳在廣州街123號。通往2樓的陽台上牆面還留有章大師所提的泥塑聯文,目前這個位置規劃教育主題的展覽所。


看到小學堂讓人不禁懷念起小學讀書時的情形......




艋舺名醫呂阿昌的父親在艋舺開設知名的香舖,幼時就讀艋舺公學校,也就是今日的老松國小。呂阿昌自日本習醫返台後就在艋舺執業行醫救人,目前他的故居規劃醫療主題的展覽所。



這裡的新奇好玩就在於規劃的展覽不但可以讓你知道剝皮寮的歷史演進,因為採用互動的方式,再加上圖說生動活潑,小朋友可以藉由操作的同時加深印象,過程中也增添樂趣。

就讓我們乘坐戎克船遨遊淡水河上,藉由左右搖晃,去體驗百年前行駛在淡水河上的情景。


「剝皮寮」的地名由來想必大家都很好奇,不過至今眾說紛紜,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目前有考證三種說法可能性比較高,認為「剝皮」之名來自於剝樹皮、剝獸皮;另以發音相類著眼,認為「剝皮」即是「北皮」,你認為是哪一個呢?



「艋舺」地名的由來


讓我們一起遊「艋舺」,到達時旁邊的小螢幕會有精彩的解說。


立面的裝飾
剝皮寮街區的牌樓厝立面裝飾,主要以材料與立面分割的變化構成,較無繁複裝飾,僅部分建築利用鏤空綠釉花磚裝點立面,或利用不同材料構成變化,或在簷口線腳以及窗臺下有泥塑浮雕裝飾。小朋友可以練習拓印喔!

勳章飾



這裡還有展示小時候常見的零食和日用品,看到明星花露水、搓搓樂就讓我想起小時候的點點滴滴。





原來「騎樓」的前身設計叫「亭仔腳」,當初是為了店家方便買賣所留的通道,同時提供行人方便遮風避雨的場所,這個設計讓人感到真貼心。



上次去旗津也沒坐到三輪車,這次剛好有機會可以當「古早人」體驗一下坐三輪車的樂趣,可是我的車伕瘦了一些,拉起來可能很吃力~ XD



藉由阿公、阿媽的一天將鄰近的景點融入生活當中,更能瞭解這些地方和當地居民生活密切程度。



看完了展覽後知道自己對「剝皮寮」瞭解了多少?一起挑戰剝皮寮大進擊,看看最後誰能成為「剝皮寮萬事通」喔!

這裡還有彈珠台、布袋戲讓你大展身手。



鏘...鏘...鏘....金光閃閃~銳氣千條



「剝皮寮老街」和「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發揮了「歷史老街紮根教育園地,教育活動活化歷史老街」最大的功能,這裡保存了豐富的鄉土文化,為最佳的本土教學場所。這個暑假不妨記得帶孩子來這裡走一趟,讓孩子「認識鄉土、親近鄉土』,讓鄉土文化得以延續下去。





配樂:四季紅(1938) 詞:周添旺/曲:鄧雨賢